1. 新的水泥混凝土基礎(chǔ)
在接縫兩側(cè)的基面為40-50mm寬,并形成一個深度為3 mm的傾斜開口,使溫度接頭的表面形成“V”形。
2. 酸洗
用清水沖洗地基(防止稀鹽酸滲入地基),用8%稀鹽酸均勻噴灑和洗滌地基表面,然后用清水沖洗(一般兩次)。洗滌和干燥后,需要基礎(chǔ)表面上呈水泥原色,不含白色粉末和漂浮物。在酸洗過程中,應(yīng)圈出并標記累積水位。
3. 縫隙填充
用填充發(fā)泡劑輕輕填充溫度縫隙(填充發(fā)泡體可拉伸、可壓縮,可有效減少基礎(chǔ)熱膨脹和冷收縮的變化,影響表面外觀)。用手提式砂輪機將填縫泡沫外露部分磨平,然后用彈性層分兩層以上(每層厚度不超過1.0mm,過厚會起泡)填充“V”型槽。彈性層半干(表面干燥前)狀態(tài),在表面粘貼50mm寬的無紡布覆蓋溫度縫,無紡布寬度不得超出“V”型槽范圍。
4. 底漆
地面干燥后,將底漆一次軋制到基面上。原則上,刷毛后基面應(yīng)變成濕色,不充分的部分應(yīng)重新涂敷(底漆的作用是滲透到地基的微孔中),基礎(chǔ)表面強度為450C,以保證底漆的滲透性。
底漆完成后,立即滾涂一層稀釋的彈性層(含20%稀釋劑)。(功能是封住基礎(chǔ)表面上的微孔,防止在彈性層被刮傷時微孔中的空氣產(chǎn)生小針孔,改善與基面的粘附性,防止底漆太厚,固化后表面太光滑,降低粘接強度。)
5. 修補找平
對酸洗過程中圈出的積水區(qū)域,若積水覆蓋度小于5mm,按1:1(重量比)使用彈性層和加強層專用砂,加入適量稀釋劑,攪拌均勻,調(diào)整至合適的施工稠度,并用直尺或刮刀將積水處整平,積水深度大于5mm時,在積水處涂彈性層薄層涂料,然后將底漆與40~80目砂按1:6~1:8的重量比混合,攤鋪在積水處壓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