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傳統(tǒng)摘酒一般講究“看花摘酒,掐頭去尾”。在流酒時,蒸餾溫度不斷升高,隨著時間的遷移,出酒的酒精濃度會由高逐漸降低。而酒精濃度不同會導致酒液表面的張力不同,因而搖動酒瓶形成的酒花大小、持留時間也不同。所以可以根據(jù)酒花來摘濃香型原漿酒。
2.酒頭是剛蒸餾出的部分酒液,數(shù)量不多,度數(shù)高,一般可以超過70°。酒頭中含有甲醇、雜醇油、低級脂肪酸、醛等,對人體傷害較大,所以不應保留。
3.酒尾后蒸出的度數(shù)較低的酒液,一般低于10°。酒尾中含有亞油酸乙酯、油酸乙酯、乙酯等高級脂肪酸酯和較多的雜醇油,味道雜且澀、酒體渾濁,所以需要另外處理。有些酒廠將酒尾倒入窖池中促進發(fā)酵,有些會倒入甑中循環(huán)蒸餾,有些也會舍棄。
二、看花摘酒
1.濃香型原酒花大如黃豆被稱為“大清花”,整齊一致,清亮透明,消失極快,這種程度的酒體酒精度數(shù)在65°~80°。
2.酒花大小如綠豆、清亮透明、消失速度慢于大清花的被稱為“小清花”,酒度度數(shù)在58°~63°。酒花大小如高粱粒,持續(xù)時間在15秒鐘左右,則酒精度數(shù)大約在53°~55°之間。
3.酒花大小如米粒,互相重疊(二至三層),存留時間比較久(約2分鐘),稱之為“云花”,此時酒度在40°~50°。形似云花留存時間也一樣,但大小不一,大者如大米,小者如小米的酒花成為“小酒花”,酒度在15°~40°。如小米的1/4,布滿液面,此時的酒花大多為高級脂肪酸形成的油珠,稱為“油花”,酒精度數(shù)在5°。
三、其他
1.濃香型白酒會在這一環(huán)節(jié),一般按照摘酒順序分出“特曲”、“頭曲”、“二曲”、“三曲”等瀘州濃香型基酒。經過貯存和勾兌后,才會稱為正式的產品。